一、國內單流程規模最大的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建成投產
總投資677億元的1600萬噸/年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是國家《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重點支持項目,經過4年時間的日夜奮戰,現已全面建成投產。該項目自2018年12月開工建設以來,新區和企業有力整合各方面要素資源,在省市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克服了疫情防控、能耗管控、環境風險等不確定因素造成的嚴重困難,推動項目全面打通原油煉化與高端化工產業鏈條,有效提升了我國烯烴、芳烴等高附加值、緊缺型化工原料國產供給率。該項目實現了80%以上的原料和產品在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內互供,推動形成了國內同類企業獨有的芳烴、烯烴“雙鏈”模式,超前進入新能源、新材料賽道,為打造世界級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和發展支撐。
二、國內最大的烯烴綜合利用項目如期建成投運
2022年8月23日,連云港石化烯烴綜合利用項目一期二階段正式投料開車,標志著國內最大的烯烴綜合利用項目全面建成投產。該項目總投資335億元,年可轉化銷售商品約500萬噸,實現產值約350億元,將形成以乙烯為龍頭和主導的產業集群,進一步提升碳二高附加值新材料集群的原料自給率,帶動下游產業鏈加快協同發展和轉型升級。該項目的順利建成投產,將加快推進中國最大的烯烴產業基地和世界一流園區建設,對降低我國對進口乙烯的依存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加速石油化工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具有重要實踐意義。
三、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形成三大石化產業簇群
按照省政府批復的《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總體發展規劃》要求,徐圩新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搶抓機遇、擔當盡責,全力推進重大產業項目招引和落地實施,奮力突破環境容量、綜合能耗等要素指標制約,用不到5年時間完成了盛虹石化、衛星化學、中化循環經濟產業園三大產業集群布局,計劃總投資規模超3000億元,現已完成投資約1900億元,并圍繞三大石化產業集群延伸了若干高端產業鏈條,現已建成投產企業生產能力達到2000億元。石化基地先后獲批中國智慧化工園區、中國綠色化工園區,在全國化工園區中具有較大的后發優勢和品牌影響力,已成為連云港“后發先至”的重要支撐。
四、研究出臺世界一流石化產業基地標準體系
為加快打造世界一流園區,厚植高質量發展根基,徐圩新區委托專業機構研究編制了世界一流石化產業基地標準體系,今年年初通過市委常委會審議,并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印發實施。該標準體系包括綠色產業發展、環境質量改善、安全風險管控、能源資源利用等7個方面共100項指標,是徐圩新區貫徹新發展理念、打造世界一流石化產業基地的頂層設計。為保障該標準體系的有效實施,2021年11月,我市啟動《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高質量發展條例》研究編制,以立法的形式明確了石化基地產業促進、創新發展、安全保障、綠色發展、監管服務等內容,于今年11月通過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這是連云港市委、市政府推動石化基地高質量發展有法可依的務實舉措,開創了我國法治護航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先河。
五、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徐圩新區生態環境質量管控中心建成投用
徐圩新區生態環境質量管控中心以推進世界一流石化產業基地生態環境示范標桿建設為目標,配備了國際先進的VOCs等污染物精準監測溯源儀器設備260余臺,聯合清華大學、華能集團等國內頂尖科研團隊,通過體系建設、問題診斷、平臺創新和技術研發四大舉措,致力攻關解決石化園區生態環境保護難題,特別是卓有成效地開展了氮氧化物近零排放、VOCs高效治理、生物多樣性研究等國內外最前沿技術研發應用,為污染物減排、總量指標控制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技術路徑,得到了國家和省市生態環境部門的高度認可。管控中心成立以來,共開展走航監測214次,組織環境檢查490余次,交辦整改問題370余條,建立了園區企業全覆蓋“指紋庫”,運用“精準溯源+靶向治理”“動態監測+實時管控”的治理新模式,全面提升環境監測能力。特別是在盛虹煉化開車過程中,建立“三級”環境應急防護圈,全方位保障項目穩定投產過程中新區整體環境質量持續向好。截至11月,新區PM2.5濃度日均值為22.4μg/m3,同比下降9.3%,達到發達國家化工園區標準;空氣優良率為92.8%,同比上升4%,大氣質量領跑全市。
六、全球首套化工廢氣近零排放裝置在徐圩新區研創成功
徐圩新區探索引進華能原創、國際首創的低溫污染物一體化脫除COAP技術,在新區產業項目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脫除中進行研發試驗。實驗裝置于2022年5月開工建設,9月完成主體工程并進入調試,10月正式啟動技術鑒定,目前已試驗成功。項目通過對鵬辰新材料公司導熱油爐廢氣(風量50000Nm3/h)中NOx實施近零排放改造,外排量由環評批復量43.96噸降至0.4噸,NOx排放濃度小于1mg/m3,實現NOx減排率達99%,COAP技術首次成功應用于化工產業領域。該裝置作為全球首套化工廢氣近零排放工業應用項目,將在新區規?;茝V運用,不僅為我市布局建設萬億級產業集群騰出較大的環境容量和發展空間,也將對推動中國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七、徐圩港區30萬噸級人工深水航道全面建成投用
2022年8月17日,連云港港30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徐圩航道順利通過交工驗收,標志著連云港港30萬噸級航道全面建成。這是我省首條、也是我國乃至世界在開敞海岸淤泥質淺灘建設的等級最高的人工深水航道。徐圩港區航道于2020年6月開工,克服了邊通航邊施工、土質復雜等難題,形成了一批水運行業革新通用技術,為我國開敞海域淤泥質淺灘“淺水深用”建港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今年10月9日,首艘30萬噸原油船在盛虹煉化碼頭成功靠泊,使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原料進口通道全面貫通,這是江蘇省首次靠泊30萬噸VLCC級油輪,標志著徐圩港區正式具備30萬噸級油船通航條件,為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投產運營提供了支撐保障。
八、研究形成萬億級產業集群規劃布局并出臺行動計劃
為進一步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全力推動連云港在江蘇和中國沿海開放城市中爭先進位,徐圩新區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和優勢條件,深入謀劃打造萬億級產業集群,研究制定的《建設世界一流石化產業基地打造萬億級產業集群行動計劃》已通過專業機構評審論證。萬億級產業集群主要依托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61.34平方公里)和徐圩港區(74平方公里),向南輻射灌云拓展區(約24平方公里儲備區),向北延伸戰略新興產業園(64平方公里)、云湖商務核心區(28平方公里),重點布局石化、戰略新興產業、能源保障、港口物流貿易及服務板塊。通過“三步走”行動計劃,到2030年,整體銷售收入規模超過1萬億元,其中石化產業基地板塊達到4800億元,綜合實力和影響力位居全國化工園區前列,安全環保管控能力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形成全域自貿的開放格局,成功構建自主可控的石化產業發展體系,并確立世界一流石化產業基地品牌形象。
九、新區四大國有平臺在重大產業服務保障中發揮關鍵作用
徐圩新區圍繞重大產業培育和發展,先后組建方洋集團、洋井集團、港控集團、云湖集團四大國有平臺載體,從零起步、艱苦創業,全面構建完善重大產業支撐保障體系,資產規模突破1280億元,今年營業收入超200億元。其中,方洋集團主導園區水電汽等要素資源保障,先后建成污水處理、配電網、地下綜合管廊、應急備用水源地、達標尾水排海等一批安全環保示范工程;洋井集團聚焦石化基地能源保障服務,建成公用工程島一期動力島、82公里天然氣高壓管道、41.5公里公共管廊,推動石化產業供應鏈服務能力持續提升;港控集團建成3個10萬噸級散雜貨泊位、3個3-5萬噸級多用途泊位和2個8-10萬噸級液體化工泊位,運營現代煤炭供應鏈基地、綜合保稅區等物流平臺,聚力打造全國領先的產業驅動型綜合大港;云湖集團承擔園區產業生活配套服務,將高品質開展酒店餐飲和康養服務、商業運營和物業管理、生態農業、中央大廚房等業務,為園區產業發展和員工生活配套服務提供強有力保障。
十、安全管控能力和社會綜合治理水平持續提升
徐圩新區以打造國內化工園區安全環保示范標桿為目標,組建成立了石化基地運管服務中心,全力提升安全管控和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打造本質安全樣板。安全生產方面,重點加強?;穼I應急能力建設,獲批成立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連云港隊;投資3.5億元高標準建設張圩公共?;吠\噲觯ㄜ囄?53個)和?;愤\輸綜合服務中心(車位131個),全力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隱患;充分發揮第三方專業機構對石化基地安全監管作用,在2022年全省29家化工園(集中)區安全風險等級評估復核中,新區得分繼續位居第一。社會治安方面,高水平開展治安打擊整治和黨的二十大安保維穩專項行動,實現“三提升兩下降”,傳統侵財案件、電詐案件、涉企案件破案率全面提升,總警情、街面糾紛類警情同比下降。城市管理方面,拆除違法建設30余處3.2萬平方米,查糾各類交通違法行為4.5萬起,大力開展消防安全專項整治,排查社會單位420家次,發現火災隱患和消防違法行為561處并督促整改到位。疫情防控方面,建成全國首批園區封閉管理人臉識別管控體系,通過“暢行石化APP”實現入園人員及車輛實名認證、入園申報、自動查驗、定位追蹤全過程閉環管理,組建4支750人專業防控隊伍,持續提升核酸檢測、轉運隔離、流調溯源等應急處置水平,強化園區和企業閉環運行能力建設,高標準打造“無疫園區”。
來 源:連云港日報